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村史馆展厅设计

  ——汕头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专访

  《中访网》全媒体记者 墨雅 何少强 张汝扬

  听地道的潮州话村史展馆设计,品地道的工夫茶村史展馆设计,这就是汕头的文化缩影。汕头市是潮汕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村史展馆设计,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又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汕头市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史称“粤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为充实汕头旅游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全面打响“海滨邹鲁、文化汕头”的城市品牌,汕头市坚持“文化惠民”的理念,采取“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方式,打造村史展馆设计了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将汕头市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社会,为群众进行免费展演,与潮汕旅游业深度融合,以此彰显文化汕头的深厚内涵。

  

  走进汕头市文化馆,迎面而来的便是独有的潮味儿建筑。与其他高大时尚的展览馆不同,质朴中带有浓浓的潮汕本土气息。入门两旁放置着人们熟悉的土罐子,上面却是被各种颜料色彩点缀,面目焕然一新,花朵、小草……平日里我们吃的咸菜、咸鸭蛋都是从罐子“孵化”出来的。如今,艺术将它们变“土”为“美”,一进门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汕头市文化馆已经做到有鲜明地域性的展馆风格,只有用心挖掘、心思细腻的考量,才能关注到如此细微的部分。

  

  集合了各地丰富经验,新建成的非遗展示馆兼具多个亮点,展示馆的设计最大化追求传统潮汕文化的理念,融入潮味,尽最大可能还原潮汕特色。汕头文化涵容于传统潮人文化之中,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地域性群体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不仅完善了所有项目,还首次尝试通过立体造型、视频播放等元素更好地展现它们。馆内在重大节日举办木雕、剪纸、抽纱等十几个项目的传承人现场演示,与前来参观的市民朋友近距离接触互动。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入了依法保护阶段。汕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间文化艺术品种多样、类型各异、精巧奇特,各种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遍布广大城乡,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深深地扎根于汕头大地,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汕头人。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也在这天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43项“非遗”项目集体亮相。现在,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已成为汕头的一张特色名片。这份答卷的背后,浸透着一年六个月的艰辛和汗水,也体现着一种责任和压力。2014年,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被列入汕头市十项文化民生工程之一,受到市政府及各界关注,自此汕头市文化馆便马不停蹄地开展一系列工作。2014年3—10月份,馆内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到成都、福州、中山参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综合它们的优点,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用9个月的时间设计方案,用9个月的时间进行施工布展。为了非遗展示馆的顺利按时开放,馆内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夜以继日、集思广益、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排除困难,奉献智慧与耐心,对建设方案反复调整优化,不断完善,在紧迫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把非遗展示馆建成。一年多精心筹备,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能感受到非遗展示馆的成功,正是从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的团结一致,用心付出,汗水与智慧浇筑成今天的成果。同时,为了让市民朋友对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全面的了解,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在前期工作中特意招聘一批讲解员,由电视台主持人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要求讲解员熟读熟记全部43个非遗项目,两轮面试后,最后通过笔试,层层筛选,留下来的讲解员不论从专业、形象、发音来看都是最好的。参观的市民朋友对他们赞不绝口,有了他们的细心讲解,令参观过程增色不少。至今,参观人数累计超过一万人。

  

  目前汕头43个非遗项目均在馆内展出,有国家级名录13个,省级名录9个,市级名录21个,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戏剧、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等类别,丰富多彩、别具特色而又自成体系,综合体现了本土族群的价值观、生活观和审美观,成为潮汕人文丰富而生动的标记性符号。省文化厅、省文化馆及相关行业人士参观后评价很高,一致认为是目前广东省内一流的、最具特色的、项目最全的非遗展馆,并得到广泛好评。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建馆时碰到的种种困难。其中工作人员介绍到一个难点,就是几个民间舞蹈的设计布置。最难的要属英歌舞的人物场景展示。一开始设计人员制定了三个方案,一、简单用平面展示,二、用道具、脸谱展示,三、用立体场景展示。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大家最终决定,定做1:1的硅胶人物,配合彩色背景,做到最好的现场还原,力求让参观的群众身临其境,感受英歌舞带来的震撼。另一个舞蹈——蜈蚣舞的造型布置也是颇具挑战性。考虑到展馆场地有限,微缩型的蜈蚣造型符合场地面积限制,但无法活灵活现地展示出蜈蚣舞的张力。为此工作人员们特意去澄海拜访蜈蚣舞的传承单位和传承人,几经思考安排,定制了一个22米长的蜈蚣原型安置在展馆内。

  

  好的展示馆需要在开放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所有民间舞蹈的展示过程也经过不断调整和变化,包括后期一些场景用支架撑起,一些没有硅胶人物的场景添加硅胶人物,令现场感丰富起来。一切努力用心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更直观地看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们带来的文化享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丰富情感,是当代文化发展、创新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建设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国家正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汕头也迎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一来之不易的重大机遇。汕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为了更好地把汕头地方文化推广出去,让潮汕民众、华侨华人更好地了解、传承、学习传统文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汕头市文化馆还积极筹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体验中心,使非遗传承人有自己独立规范的工作环境,同时方便前来参观的民众随时向他们交流学习。

  目前汕头市文化馆身兼两个任务,一是汕头市公共文化服务,二是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利用馆内二至四层建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地存瑰宝逢盛世,天遗奇技有传人。汕头市文化馆坚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每一代人既有分享文化遗产的权利,又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汕头市文化馆正是以这份责任与热忱,焕发反映汕头人文内涵和神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传承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衍生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空间,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非遗保护与传承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如果汕头非遗与鮀岛旅游联姻,对传承非遗精髓,提升旅游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既催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地延展旅游产业链条﹔又可以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使非遗保护传承得到发扬光大,打响“文化汕头”旅游品牌,打造最美汕头名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